媒体:为何高收入者可享避税 工薪层只能老实缴税?
来源:网易
2018/06/04 16:13

  作为一个多年采访北京人艺的前娱乐记者,我对现在的娱乐圈其实是有看法的。总感觉大家没在干正事,不是蹭红毯吧、就是炒绯闻,不是捡石头、就是练劈叉。一个演员,没看到出过什么像样的作品,更别提什么演技了,片酬就已经高到天上去了。你要是追问那片酬怎么来的,人家就说是市场经济。可是,哪有这么不长眼的市场经济呢?我觉得其中必然有诈。


  所以,崔永元怒怼范冰冰的事情出来之后,我确实抱了一点隔岸观火的心情。把盖子揭开,让大家看看圈子的真面目,总比捂得密不透风要好。要知道,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是在幽暗中滋生并且坐大的。阳光照进任何地方,都是一件慷慨而浩然的事。


  如果不把这桩公案看成全然的八卦,如果不沉迷于崔永元是否高尚、冯小刚是否鸡贼、范冰冰是否无辜这样一些细枝末节,其实可以看到,这场争讼之中是隐含着严肃命题的。


  第一个命题当然是天价片酬。一些明星的片酬占到了影视制作经费的大部分,少数人片酬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这事情绝不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幌子就可以罩得住的。要是这行情真那么合理,行政机构也不至于出台限制性措施。崔永元之所以能够搞到一抽屉的资料,也说明,影视制作公司其实也深受明星片酬的困扰。


  当然,大家也都看到了,简单的行政命令并不能完全刹住天价片酬的歪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总能以灵活的身段绕过条条框框。我看到有人说,治理天价片酬要从供给侧改革这个方向着力,这个思路倒是挺好的,但总给人路漫漫其修远的感觉。有没有立竿见影、而又不会伤害娱乐市场活力的办法呢?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


  第二个命题当然是明星偷税。在最近的一次访谈里,崔永元向范冰冰道歉,表示“4天6000万”那个所谓“大小合同”的涉事明星并不是她。但他同时也表示,他手里掌握的“事儿太大”,无锡税务局可能“弄不了”。有人怀疑崔永元那个“抽屉”的真实性,但我还是倾向于相信真有那么个抽屉。至于那些材料能否证明明星偷税,就需要税务机构去查实了。既然国家税务总局都发话了,无锡税务局实在弄不了的话,总有人能够弄得了。这事儿倒是不用太担心。


  已经有不少税务和法律方面的专家,讨论了“合理避税”和偷税的分界,以及明星偷税的法律后果,这方面我就不去装内行了。我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越是高净值群体,越有更多的途径去“合理避税”,而工薪阶层就只能老老实实缴税呢?公民纳税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为什么明星们偏偏“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都要跑到遥远的霍尔果斯去注册公司?这现象虽然司空见惯,但认真琢磨一下,还是感到很困惑。


  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新闻里,我注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提法,“在已经部署开展对部分高收入、高风险影视从业人员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评估调查的基础上”。这个复杂的句式,有着相当丰富的含义。首先当然是说,我们的税务机构并不是什么都没看见,我们在事情闹大之前,已经开始调查评估了。嗯,我信你。另一个意思是说,并不是所有影视从业人员都会偷税,但的确有部分人是“高收入、高风险”的。这个高风险,自然指的就是偷税逃税的风险。如果明星们也读团结湖参考(微信ID:Talkpark),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惊出一身冷汗。


  “手撕”风波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命题,那就是“明星何为”。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何为”这种话一般是哲学家说给诗人听的,说穿了就是教人安贫乐道,这关明星什么事呢?明星们只要去伦敦喂喂鸽子,花几万块钱给自己化个惊艳的妆扮、去维秘秀场走一遭,就可以坐地起价了,他们还有什么要操心的吗?还真不是。


  明星之所以也要考虑“何为”的问题,与时代大变局有关。曾经有一个阶段,明星们与官员、富商和掮客打得火热,给人一种赢者通吃的感觉。他们不满足于身上的光环和兜里的存款,还想染指更为广阔的世界。结果怎么样呢?有人在黑土地上静静萎谢,有人被市场禁入,有人锒铛入狱,有人销声匿迹。立身如果不正,混得越风光,风险就越高。举个例子,一个演员不去追求金鸡百花奖,非要站在“国家精神造就者”的领奖台上,就是一种很不检点的行为。甭管颁奖的人有多愚妄,你自己好歹要想想,你跟“国家精神”究竟有几毛钱关系?你真的做了什么配得上这个国家和时代的事情了吗?


  我曾经在文章里写过,明星越是红得发紫、越是炙手可热,越是要有点风骨。现在,我还想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在这个追求中国梦的时代,你是想做一个简单的食利者、只管索取时代赋予的红利,还是要有所回馈和奉献?可别拿那些公益的套路糊弄我,我们跟税务总局一样,眼神好着呢。


  争讼常有反转。但不管当事人怎么转,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时代走向。“走向”这个词看起来摸不着头脑,但它真切地关系到每个人,它会给每一个疑问预设答案。如果看不清这个走向,早晚都会遇到一声棒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