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适用房项目预冷 闲置1年多1百多套房无人问津
来源:北京时间
2018/01/05 14:52

  在海口一处“民间资本”经济适用房项目遭遇了尴尬:建好搁置了一年多,无人问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祥泰家园二期楼房


  经济适用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其价格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而在海口一处“民间资本”经济适用房项目却遭遇了尴尬:建好搁置了一年多,无人问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个破产的国营化工企业


  “祥泰家园二期项目是企业利用自有出让土地,组织民间资本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主要解决职工居住的危房问题,属于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在海口市国资委2017年9月18日印发一份文件中,如是定义海口市祥泰家园二期项目的属性。


  按理说,在房价高企的省会城市海口,作为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理应是炙手可热的房源。但海口市经适房项目的祥泰家园二期却遭遇了尴尬:8626平方米、111套保障房被搁置了一年多,无人问津。


  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经适房项目。近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从开发商海口椰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椰泰公司”)处了解到,“祥泰家园二期”实际上是破产企业危房改造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


  椰泰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斌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2000年8月,法院裁定国营海口市化工二厂破产还债,包括他在内的企业职工牵头,于当年9月成立了椰泰公司,以便解决企业破产后的遗留问题。


  据了解,2000年底,破产清算组对原化工二厂资产进行了拍卖,对该厂职工进行了安置,一次性补缴了社保费和发放经济补偿金。另外,根据海口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将原化工二厂分别位于海口市向荣村、岭下村、文明东路等3个职工生活区的土地,变更至椰泰公司名下。


  而后遭遇尴尬的“祥泰家园”,便是上述3个职工生活区之一的文明东路“祥和小区”。


  “企业破产清算后,我们也想盘活土地。”王斌告诉记者,文明东路职工生活区共有3栋职工集资楼(后经鉴定为危楼),尽管是1997年建造,但施工方在建造楼房时使用了海沙,致使楼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企业破产后,我们不仅欠下施工方上百万元的工程款,而且企业根本没资金对危楼进行改造重建。”


  借助民间资本开发商品房


  2004年,上述楼房的承建方将椰泰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其清偿拖欠的工程款。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2005年5月,法院判决椰泰公司支付承建方工程款及利息共计150万元,后将椰泰公司位于文明东路的“祥和小区”职工生活区中的6363.89平方米(合计9亩多)土地作价160万元交给债权人承建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公司替椰泰公司垫付了拖欠的工程款,将这块9亩土地要了回来,与椰泰公司共同开发普通商品房项目。”近日,海南丰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鹏公司”)负责人温喜泉接受记者采访称,由椰泰公司出地,其公司出资金共同开发,市场化运作。


  “在双方着手开发项目(即‘祥泰家园一期’)过程中,住在其他3栋危楼的106户职工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必须一并解决3栋集资楼拆除重建问题。”丰鹏公司负责人温喜泉至今感到有些懊悔,“自己当初想着是做好事,替政府分担一些,就答应了106户职工的要求。”


  于是,作为商品房项目的“祥泰家园一期”竣工后,上述106户职工搬至新建的商品房。然后,该生活区的3栋危楼被拆除。


  “当初之所以这样做,我们是考虑节省职工过渡安置费问题。”椰泰公司负责人王斌告诉记者,如果106户下岗职工家庭等“祥泰家园二期”建成再搬,务必需要一大笔过渡安置费。


  也就是这样,本应搬入经济适用房的106户职工,提前搬进了纯商品房居住。


  “此前,我们两家公司协商一致,先从祥泰家园一期里拿出相应面积的房产安置106户职工,待祥泰家园二期建成后,再偿还丰鹏公司相应的房产面积。”王斌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