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靠车身广告牟利受限 区块链项目是否靠谱?
来源:来源:长江商报
2018/06/06 17:18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 柳莺


  “ofo目前的状况堪比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和二战时英国的处境。”前不久的一次内部会议上,ofo联合创始人兼CEO戴威如此表示。


  资金链紧张、拒绝了滴滴的收购、被爆降薪裁员,成为ofo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问题。


  实际上,处于“至暗时刻”的ofo却在寻求坚持独立发展,并且开始发展车身广告业务 “自救”。


  ofo表示,车身广告属于公司正常的为实现盈利开展的业务探索,此项业务进展顺利。不过,开展车身广告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部分城市明令禁止车辆设置商业广告。长江商报记者在与一名ofo销售人员交谈时,该销售人员也向记者表示,“部分地区例如北京和上海,因为政府管控比较严,所以不太好投放车身广告。”


  与此同时,ofo开始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来谋求盈利。然而一位ofo内部员工对长江商报记者说:“其实我也没明白,ofo做区块链,具体是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


  寻求独立发展 被爆降薪裁员


  近日,有报道称,滴滴正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购消息将在6月前后官宣。”对此,ofo方面曾公开回应称,该消息并不属实,“ofo将在众多投资方支持下,保持长期独立发展。”


  据资料显示,滴滴之前一直是ofo的投资方。2016年10月,滴滴在ofo的C轮融资中投了数千万美元。此后,在ofo的D轮、E轮融资中,均有滴滴的身影。在ofo股权架构中,戴威占股比为36.02%,滴滴占股比为25.32%。后来,滴滴与ofo的创始团队之间疑似出现裂痕。


  断了滴滴这一份重要的资金来源后,ofo的发展又陷入僵局。有业内人士认为,收购对于ofo来说其实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归宿。“ofo的处境比较复杂,投资方既有滴滴这样的腾讯系,也有蚂蚁金服这样的阿里系,尽管创始团队极力坚持独立发展,但迫于市场的压力最终被收购的可能性不小。”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就在声明要坚持独立的时候,ofo又传出正在进行新一轮员工薪资调整,并启动裁员计划。


  长江商报记者在某社交软件上还发现,有网友爆料,5月22日的成都ofo公司楼下,出现了运维人员讨薪的情况。


  而根据ofo方面回应,这是“无事实依据的恶意攻击。”从未有过任何员工降薪的举措,相反2018年春季涨薪计划正在进行,且已接近尾声,将在本月底正式完成。


  不过近期,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位于武汉徐东地区几处街道边,堆积了一些维修中的小黄车。记者观察,这些车已经有长达一周时间没有维运人员来处理。


  对此,ofo武汉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的解释是,这些堆积的车辆是从附近城中村归集车辆,会尽快维护后投放到市内需求量大区域。“最近我们的维运人员都在找那些‘沉默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