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贾国龙,西贝餐饮创始人、董事长。
贾国龙非常“爱折腾”,对创业有着无穷的热情和动力,而西贝餐饮就是在折腾中前进。
创办西贝莜面村
贾国龙出生于内蒙古临河,从小就喜欢“瞎折腾”,颇具经商头脑,大学期间曾通过倒卖土特产赚到一年的生活费。
1988年5月,贾国龙和姐姐开了一家小吃店。白天姐弟俩拍黄瓜、做肉皮冻、拌拉皮,晚上贾国龙就去卖炒米。之后,他将小吃店更名为“西贝餐馆”。
由于为人厚道,加上味道正宗,餐馆生意越来越好,7年后,贾国龙赚到了第一个100万。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决定出去闯荡一番。
贾国龙先后在深圳、北京经营海鲜酒楼,却接连受挫,亏了两个100万。他深刻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海鲜,于是壮士断腕,把海鲜“一锅端了”,改为“西贝莜面村”,专卖蒙古菜。
这一次他决定搞点“新花样”,请来歌唱家德德玛做代言人,并且组建了一支蒙古歌舞表演团队,果然,顾客蜂拥而至。不到3个月,店铺日均流水就从2万元增长到4.5万元。
随后,他一鼓作气,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砸进500多万的广告,让西贝莜面村名声大振。
到2004年底,西贝莜面村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个亿。
当然,贾国龙不会就此“安分”,他不断思考和探索新的发展策略。
打造品牌特色
2006年夏天,贾国龙去鄂尔多斯吃阿尔巴斯山羊肉,偶遇翰威特的培训总监。他当机立断,马上花高价请他给西贝莜面村“把把脉”。
翰威特的培训总监到西贝总部考察过后,提出建议:“定位西北民间菜,最好90%的原料来自西北乡野与草原”。
于是,贾国龙开始一心一意打造品牌特色。他将店铺装修成窑洞包间,每个包间配有厨房和服务员,“让西北乡土气息充满每个窑洞”。
同时,保证原汁原味,在河套草原,有3000多户牧民给西贝养羊,1万多农户提供莜面。而且,贾国龙规定不许使用任何味精、鸡精,“调味用的酱油不允许含提鲜剂,全部使用自然发酵的酱油品种”。
一番“折腾”过后,西贝的业绩很快再创新高,2011年营业额高达8个亿。
2012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陕北绥德的黄国盛老汉和他的黄馍馍一炮而红。贾国龙瞄准时机,签下黄老汉成为“西贝黄馍馍”形象代言人,让西贝再次迎来大爆发。
仅2012年全年,贾国龙就卖了1000万个黄馍馍。
此外,贾国龙也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建立管理体系
在贾国龙看来,人才管理的关键在于“第一,你要把工作简单化。第二,给人高待遇,优秀的人就愿意向你靠拢。专业化,标准化,简单化,一定要靠专业把它往简单里做。”
贾国龙设立了一个透明且标准的晋升渠道,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传菜员到服务经理,从小学徒到分部的凉菜导师,西贝的很多管理人员都是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
此外,贾国龙还建立餐饮职业技术学校,并且经常派青年厨师去外地学习、实践,工资照发。
与此同时,为了进行规模化运营,贾国龙不断在全国各地开设直营店。
他认为,加盟店固然可以快速扩张,但质量难以把控,所以只做直营店,门店多不一定都赚钱,做一个成熟一个,90%以上都盈利,就是西贝正在做的事。
到了2013年,莜面村已经在全国拥有60多家分店,营业额超过16个亿。
2014年,贾国龙引进了张家传承百年的空心挂面,西贝筱面村销售额一举突破19亿,贾国龙也顺理成章当上了西北菜的龙头老大。
对于贾国龙来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下一步他还会搞出什么大动作呢?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
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他靠500元起步,卖鱼饲料赚到280亿身家,今投百亿做新能源
南孚电池陈来茂: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将一个电池做到市值100亿
欧普照明马秀慧:不逊于董明珠!将8人小厂做成274亿的照明帝国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
圣农集团傅光明:扔掉“铁饭碗”去养鸡,每年卖出5亿只鸡
中顺洁柔邓颖忠:以人为本,产品为王
美图CEO吴欣鸿:创业失败32次,追寻“美丽”事业铸就970亿传奇
九牧卫浴林孝发:洗煤小作坊里走出的卫浴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