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徐文荣,横店集团董事长。
年近花甲,依然壮心不已,创办横店影视城,将其一手打造成“东方好莱坞”;古稀之年,又大胆投入300亿,复建圆明园。在创业这条路上,徐文荣一直敢做敢想,永不服输。
与横店的不解之缘
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的新东村,家境贫寒。后来家人南迁横店,他的一生与横店结下不解之缘。
20世纪60年代,徐文荣发现山区种玉米肥料奇缺,而比尿素肥力还高的农家肥就是“马桶砂”(积在马桶壁上的一种固状结晶体)。
于是,他向公社提出“以肥料换粮食”。得到同意后,他跑到上海收集了1500多斤马桶砂,运回来交换了1000多斤玉米,并将其分给横店的低产户,逐渐获得大家的信任。
1966年,31岁的徐文荣成为横店大队书记。
1975年,由于几大国营缫丝厂受到文革冲击而停产,徐文荣瞄准时机,创办剿丝厂。
为了筹齐初始资金,他努力游说全公社39个大队,筹集了5万元。然后,他去向当地信用合作社的行长贷款,在行长家门口守着,各种死缠烂打,最终拿到了26万元的贷款。
他将资金投入生产,缫丝厂很快就火了,第一年就赚了7.6万。
之后,他陆续进军磁性材料、医药、化工等领域,横店的商业版图初见雏形。
1984年,近50岁的徐文荣在众多产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横店工业公司。3年后,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横店成为浙中地区第一个“亿元镇”。
打造“东方好莱坞”
当时,横店的村民富起来之后,精神追求还比较落后。很多人爱打牌,赌博风气日渐昌盛。
徐文荣到国内外进行考察过后,决定发展文化产业。虽然被很多人质疑是天方夜谭,徐文荣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性格不服输,认定的事情,哪怕再多人反对,也会坚持去做。”
他建立了大量影剧院、体育馆、歌舞厅,吸引了很多村民前来消费。徐文荣受到触动,不禁希望外面的人也能来消费这些文化设施。
机会很快就来了,1995年,大导演谢晋为了拍摄电影《鸦片战争》,四处寻找适合的外景拍摄基地。他来到横店,徐文荣说,“我帮你造景,你来用就行”,“根本不用1年,3个月搞定。”
徐文荣并没有说大话,他三天就组建了120个工程队,“每个工程队,建一栋房子”。
3个月后,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顺利完工。凭借《鸦片战争》,横店影视城一炮而红。
后来,徐文荣陆续打造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十多个影视基地,并且大胆宣布“到横店拍戏一律免费”。结果,前来拍摄的剧组络绎不绝,旅游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2010年,横店靠影视增收30个亿。“东方好莱坞”的名气不胫而走。
花300亿复建圆明园
2008年,73岁的徐文荣宣布建圆明新园,这一决定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徐文荣不仅陷入负面舆论的漩涡,项目也一度遭遇政策难题。“去找银行贷款,没人愿意贷给我。”
但徐文荣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如果在浙江不能造,那我到省外建;如果中国不能建,那我去国外建。”
终于,圆明新园项目在2012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前期,找资料、选址、筹措资金、组织人员等准备工作困难重重,徐文荣并没有轻易放弃。
“北京有冰雪,横店没有,我就盖了个全国最大的冰雕雪雕厂。皇帝要打猎,我就建了个动物园,做了一千多只动物的标本,布在树林里,用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让标本动起来……”
此外,面对社会上的“圈钱”言论,徐文荣坚持四个“不”:一是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二是不向国家申请补助一分钱;三是不向企业摊派一分钱;四是不向社会群众借一分钱。
2015年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实际投资300亿,按1:1比例复建北京圆明园95%建筑群的“圆明新园”正式开园。
2016年,圆明新园年收入高达631亿,徐文荣却不占一点儿股份。
如今,徐文荣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的步子停不下来,他说,要“一直干下去,干到死为止。”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
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他靠500元起步,卖鱼饲料赚到280亿身家,今投百亿做新能源
南孚电池陈来茂: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将一个电池做到市值100亿
欧普照明马秀慧:不逊于董明珠!将8人小厂做成274亿的照明帝国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
圣农集团傅光明:扔掉“铁饭碗”去养鸡,每年卖出5亿只鸡
中顺洁柔邓颖忠:以人为本,产品为王
美图CEO吴欣鸿:创业失败32次,追寻“美丽”事业铸就970亿传奇
九牧卫浴林孝发:洗煤小作坊里走出的卫浴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