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玉祥,南极人创始人兼董事长。
南极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保暖内衣品牌。在薄利的保暖内衣行业,南极人却赚得盆满钵满,年入近10亿。这不得不归功于张玉祥顺势而为、快人一步的商业谋略。
进入保暖内衣行业
张玉祥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在国企工作几年后,不安于现状的他选择下海开服装厂,很快就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1997年,由上海兆林实业有限公司推出的“保暖内衣”席卷服装界,这种新型保暖内衣有“轻巧、柔软、聚暖”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当年销售量高达28万套。
商业嗅觉敏锐的张玉祥很快发现保暖内衣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他立刻顺应时势,创办“南极人”,而创始资金300万元,是他“借鸡生蛋”融得的。
为了快速分走市场蛋糕,张玉祥举办了一系列招商会募集资金。他努力向经销商讲解自己的思路:首先让经销商提前注入货款,自己保证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更具竞争力的品牌,然后大家各出一笔少量资金,共同分担投资风险。于是,300万很快就募齐了。
1998年,张玉祥将这300万投入生产保暖内衣,4个月下来销售过亿。
2000年,媒体曝出俞兆林保暖内衣竟有一至两层塑料薄膜,舆论一片哗然。
虽然这是当时行业公开的秘密,但张玉祥具有忧患意识,他很早就用全棉代替化纤面料,并且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研发出“棉+莱卡”健康保暖内衣。
因此南极人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祸得福,迅速走红。
丰富产品品类
在南极人保暖内衣飞速发展的时候,张玉祥决定进军羽绒服行业。
“单纯的只做保暖系列必定无法支撑南极人长远发展的战略,延伸产品品类是必然的。”
当时,羽绒服的市场老大是“波司登”,从1995年起至2000年,波司登的市场份额一直在30%上下浮动。张玉祥想要突出重围,必须细分市场,走差异化路线。
张玉祥认为,羽绒服其实首先应该是“服装”,其次才是“羽绒”,而当时羽绒服的设计普遍不够时尚和个性化。
于是,他提出“都市羽绒服”的概念,聘请多位知名服装设计师参与设计,并选用国际大牌辅料,如杜邦防漏绒胆、日韩面料、日本YKK拉链等,设计出又时尚又保暖的羽绒服。
同时,他还请来著名演员葛优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斥巨资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南极人都市羽绒服”广告,提升品牌知名度。
可想而知,都市羽绒服很快就引爆市场,南极人一跃成为行业第二。
这让张玉祥意识到了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之后他陆续签约徐帆、刘德华、袁咏仪等一线明星,在央视等媒体砸下巨额广告费用,让南极人这个品牌家喻户晓。
2004年,南极人累计实现销售额10亿元,并全面进入保暖、休闲、羽绒、毛衫、家纺等纺织品领域。
砍掉所有工厂做品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纺织业受到强烈冲击,内衣品类由于同质化严重,困境更加明显。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呢?
张玉祥认为,从保暖内衣到羽绒服,虽然创收巨大,但是看不到未来。反过来,如果进行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品牌效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于是张玉祥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把生产端和销售端的自营环节统统砍掉,卖掉苦心经营十多年的所有工厂,只保留“南极人”三个字。
此后,南极人开始做“品牌授权”,签约并授权供应商生产“南极人”品牌的产品,整合过剩产业链。
2012年,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张玉祥再次紧跟潮流,转型成为一家电商服务型企业,为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一站式生态综合服务。
对于供应商,南极人可以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工艺品质管控、生产计划优化等服务;对于经销商,南极人可以提供店铺设计、流量推广、活动策划等服务。
2015年,南极人更名为“南极电商”,并于年底借壳新民科技登陆中小板。
“当别人在卖产品的时候,我们卖品牌,当别人卖品牌的时候,我们卖服务。”这种“快人一步”战略眼光,是南极人成功转型的关键。
目前,南极人年营收近10亿,张玉祥成了服装界的“隐形富豪”。之后他还会提前进行怎样的战略布局呢?让我们静观其变。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
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他靠500元起步,卖鱼饲料赚到280亿身家,今投百亿做新能源
南孚电池陈来茂: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将一个电池做到市值100亿
欧普照明马秀慧:不逊于董明珠!将8人小厂做成274亿的照明帝国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
圣农集团傅光明:扔掉“铁饭碗”去养鸡,每年卖出5亿只鸡
中顺洁柔邓颖忠:以人为本,产品为王
美图CEO吴欣鸿:创业失败32次,追寻“美丽”事业铸就970亿传奇
九牧卫浴林孝发:洗煤小作坊里走出的卫浴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