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调卖“糖果”年入60亿,郭台铭大婚一次下66万包订单
来源:未知
2018/04/13 17:30
他低调卖“糖果”年入60亿,郭台铭大婚一次下66万包订单

【人物名片】徐乘,徐福记创始人,徐福记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 


徐福记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糖果品牌,其创始人徐乘却鲜少在公众露面。他十分低调务实,默默在糖果行业耕耘,缔造了年入60亿的“糖果王国”。 


徐福记的诞生


1978年,徐镨、徐乘、徐沆、徐梗四兄弟在台湾共同创立了“徐记食品”,即徐福记的前身。 


凭借精心经营,他们将“徐记食品”从一家糖果小店做成岛内的“金字招牌”。 


后来,由于岛内经济发生变化,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都大大提高,使得糖果盈利空间变小。 


四兄弟商量过后,决定到人工成本较低的中国大陆开厂,从东南亚进口制糖原料、香料、棕榈油等。 


他们瞄准了当时零食业者必争之地——广东,在东莞建立厂房,主要给别人贴牌包糖果,出口到美国和日本。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国内经济蓬勃发展,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徐乘发现了背后巨大的购买力,决定转战国内市场。 


1995年,“徐福记”品牌正式诞生。如何打造徐福记的品牌特色,是徐乘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深思熟虑之后,他从中国人爱过喜庆节日、重视春节传统入手,研制出专为中国传统新年设计的新年糖,销量十分火爆,徐福记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了中国新年糖的代名词。 


首战告捷,徐乘趁热打铁,用“三张王牌”打开市场,让徐福记迅猛崛起。 


用“三张王牌”打开市场 


第一张王牌是产品。 


那个时候,国内糖果市场的主流是奶糖,软糖市场空间大,徐乘就用自己最拿手的软糖作为突破口,徐福记生产的软糖一登录卖场就引起轰动。 


之后,他又陆续推出冰糖、什锦糖等40多种糖果,强力霸占市场。 


第二张王牌是设置品牌专柜。 


随着徐福记的名声越来越大,市面上出现了大量假冒徐福记的品牌,而且出现了代理商乱提价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徐乘想到的对策是设置“品牌专柜”。 


他在各个销售网点设置品牌专柜,用一个大桶装满徐福记的糖果,并且配上漂亮的海报,十分夺人眼球,让消费者很容易就记住了徐福记这个品牌。 


第三张王牌是统一价格。 


当时国内买散糖,由于类别不同,价格也不同,购买时需要分类称重,非常麻烦。为了让消费者买糖更加方便,徐乘决定统一价格,只要是徐福记的糖果都是一个价格。 


很快,这“三张王牌”就让徐福记销量倍增,声名大振。 


2008年,台湾首富郭台铭大婚,购买了66万包徐福记喜糖,成为国内第一大糖果单次购买订单,徐乘只用6天就完成交货。 


和雀巢联姻 


为了实现企业永续经营与“百年老店”的愿景,徐乘也紧跟时代潮流,吐故纳新。 


2011年,徐福记与雀巢集团携手合作,雀巢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徐氏家族间接持有剩余40%的股权。 


此次联姻,是因为徐乘考虑到徐福记作为传统行业,研发能力与国际食品巨头差距较大,而雀巢研发能力强,两家合作能够优势互补。 


被雀巢收购之后,徐福记研发的新产品越来越多,如2013年推出的黑糖话梅糖和主打高端市场的奇欧比巧克力等。 


此外,徐乘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2013年8月,徐福记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拓宽了销售渠道。 


尽管早已身家过亿,徐乘依然保持一贯低调务实的作风。他鲜少在公众露面,只是一心一意经营公司。 


他管理公司十分严格,所有的管理层一律住在东莞工厂内的别墅里,为的是相互监督,不容许生活糜烂。他工作十分勤奋,开会到晚上11点是很平常的事。 


实干精神带来的是徐福记几十年如一日的领先地位。自1998年起,徐福记就是国内糖果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2013年,徐福记日产1500吨,年销售额达60亿,徐乘也成了业界的“隐形富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