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是什么意思?追因结构性存款热潮
结构性存款热潮
结构性存款,一个已经存在20多年的银行产品,近期以来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热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8.3万亿元,同比增长50%。缘何大热?一方面是银行提前应对资管新规,将保本理财需求回表;另一方面,也可视为整治银行同业业务背景下,银行回归“存款立行”,突破存款利率上限指导所动用的工具。实际中,结构性存款风险较低,且有不错的收益,但是,在微观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模糊地带,比如,各银行对结构性存款的会计计量和统计口径存在偏差,部分银行衍生产品投资的合规性,以及市场存在“假结构”问题。
由于结构性存款涉及到衍生品投资,理论上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监管对于衍生品投资有资质要求,部分没有相关资质的银行存在同业委托,是否突破了监管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银行借结构性存款之名,通过“假结构”行“超指导利率”之实。
结构性存款大热,颇有过去两年同业存单的发展之势。
今年以来,银行结构性存款,特别是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增。据央行统计显示,2月结构性存款余额同比增幅高达49.26%。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银行提前应对资管新规,将保本理财需求回表;另一方面,也可视为整治银行同业业务背景下,银行回归“存款立行”,突破存款利率上限指导所动用的工具。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称,结构性存款大热,实际是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和银行面对加剧的存款竞争矛盾下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对于结构性存款目前存在的“假结构”等问题,最终还要回归到更宏观的议题,即考虑是否可以放松存款利率的指导,甚至是否需要进一步利率市场化。
结构性存款一年涨50%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结构性存款,理论上收益浮动,但银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进行兑付。
尽管结构性存款“出道”已有二十多年,但此前主要是以外币为主,且规模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显示,截至2月,国有四大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8.84%;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5.35万亿元,同比涨幅53.17%。其中,个人结构性存款涨幅突出,国有四大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同比涨幅高达85.60%。再加上交行、国开和邮储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已超8.3万亿元。
可见的是,银行加大发行规模的同时,付出了较高的成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各银行微信公众账号发现,近期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的利率基本在4%以上,远超基准利率上浮50%,向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看齐。
以广州地区为例,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近期专属结构性存款,6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最新结构性存款1年期预期收益率为4.45%;平安银行广州分行近期98天到182天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为4.6%-4.7%。而招行90天和180天也在4%-4.1%。
据多名银行业内人士反馈,自2017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就有明显走热趋势,主要是因为存款难拉,而普通存款受到基准利率上浮50%上限的窗口指导,通过结构性存款,可以绕开价格约束,以完全市场化定价吸引资金。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
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他靠500元起步,卖鱼饲料赚到280亿身家,今投百亿做新能源
南孚电池陈来茂: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将一个电池做到市值100亿
欧普照明马秀慧:不逊于董明珠!将8人小厂做成274亿的照明帝国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
圣农集团傅光明:扔掉“铁饭碗”去养鸡,每年卖出5亿只鸡
中顺洁柔邓颖忠:以人为本,产品为王
美图CEO吴欣鸿:创业失败32次,追寻“美丽”事业铸就970亿传奇
九牧卫浴林孝发:洗煤小作坊里走出的卫浴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