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现强劲上升势头 价格创两年半以来新高
来源:闽南网
2018/01/08 16:51

  国际油价现强劲上升势头 价格创两年半以来新高


  2018年新年伊始,国际油价出现强劲上升势头。纽约商品交易所及伦敦洲际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双双走出了每桶60美元上方的开年行情,创两年半以来新高。由于原油是重要的能源及化工原料,国际油价上升对中国的影响也牵动着海内外神经。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国际原油因前期下跌过多、美国经济复苏、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而出现价格中枢上移,但却并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能源要素利用效率正在不断提升、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这也意味着,此轮油价上涨对中国实际影响将相对有限。


  大幅上涨动力不足


  截至1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价格报收每桶61.59美元附近。这一价格不仅高于去年同期的每桶54美元,更是比2016年年初每桶26美元的低点高出一倍多。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经济数据回暖,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令市场对全球原油需求上升的预期增加;另一方面,持续发酵的中东局势紧张、冬季酷寒、石油活跃钻机数持稳等因素也对近期国际油价形成支撑。


  不过,尽管国际油价中枢有所抬升,但油价大幅上行却并不被市场看好。嘉盛集团技术分析师法瓦德·拉扎克扎达指出,供应增长放缓是促使库存减量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切都要归因于产油国减产协议。“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下次会议上将根据基本面情况来审核减产期限。这意味着协议可能较预期更早结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利空油价。”法瓦德·拉扎克扎达表示,鉴于油价已自2016年低点大幅走高,欧佩克和俄罗斯在石油供应上继续合作的意愿或有所减弱,而美国页岩油产商在油价增幅超出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产量也很容易。


  在油价预测上,瑞银将2018年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从55美元上调至60美元;摩根大通基于坚实的基本面和紧缩的平衡,以及欧佩克平衡市场的意愿,将2018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从58美元上调至60美元;穆迪则预计,全球供给虽已下降但仍然充足,因此今年油价将在每桶40至60美元区间内震荡。


  能源要素集约利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原油应用十分广泛,在能源要素格局中占有核心位置,油价上涨自然会引发相关行业成本增加。近年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对于煤炭、原油等资源要素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单位能耗所产出的GDP逐年增高,这些都有助于中国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的冲击。


  中国石油集团大庆榆树林油田技术人员依靠柔性钻具与常规钻井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定向挖潜远端剩余油。与此前技术相比,试验井初期日增产油量可达8吨。

推荐阅读